2011年“海上大慶”的順利建成,標志我國海洋石油開發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未來石油勘探開發將越來越仰仗蔚藍的海洋,這一點在展會上顯露無遺。
CIPPE展會上,寶雞石油公司展區,300英尺自升式海洋鉆井平臺模型前人潮涌動,人們紛紛前來一探這臺目前我國自行設計作業水深最深、適應工況范圍最廣的海洋平臺的廬山真面目。遼河裝備集團等展臺展出的鉆井船模型也頗受歡迎。在此次展會上,只要出現與海洋相關的裝備及介紹,觀眾就會蜂擁而至,細細觀賞。
目前全球油氣產量的1/3以上來自海洋,預計到2015年這個數字還會更高。2010年我國海洋油氣產量5400萬噸油當量。陸地石油的日益枯竭以及勘探難度增加,讓不少企業紛紛尋求其他出口。
不僅中海油、中國船舶重工等傳統海洋石油裝備企業通過模型、錄像、宣傳冊等方式在CIPPE展會上向業界展示了目前的技術水平與規模,很多以陸上石油裝備為核心業務的裝備公司也拿出最新研發的海洋配套裝置進行展示。寶石機械展出了9000米海洋平臺用絞車等關鍵設備,遼河裝備展出了CP-300自升式鉆井平臺樁腿等自主研發的裝置,管道局防腐公司展出了海洋防腐管道混凝土配重涂敷系統等等。中國石油發布的12項新產品中,有兩項也與海洋勘探開發相關。
“如今陸地鉆機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大多已轉向修補和維護階段,緊守陸地市場對我們這個2005年才進入石油裝備業的企業來說很是被動。而國內對海洋的開發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海洋石油裝備市場潛力很大。”遼河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徐廣利這樣介紹。
圖為在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上展示的國產海洋鉆井平臺。胡慶明 攝